《學生音樂比賽的兩三事》

週末帶一些學生去參加音樂比賽,有一些想法,在此一起分享。 #為什麼要比賽? 比賽跟檢定一樣,不是目的,是一個過程。學音樂的目的,是為了要更理解音樂、更愛音樂,讓我們的心,有一種精神性的提升。 當一個比賽可以幫助我們 #更理解音樂更愛音樂,那參加這個比賽就很有意義。 #什麼時候適合...




週末帶一些學生去參加音樂比賽,有一些想法,在此一起分享。


#為什麼要比賽?

比賽跟檢定一樣,不是目的,是一個過程。學音樂的目的,是為了要更理解音樂、更愛音樂,讓我們的心,有一種精神性的提升。

當一個比賽可以幫助我們 #更理解音樂更愛音樂,那參加這個比賽就很有意義。


#什麼時候適合比賽?

當我們循序漸進建立基本功後,彈奏符合自己程度的樂曲,能游刃有餘,此時,找一個合適的比賽,讓這個曲子有個發揮的舞台。如此能讓我們將曲子琢磨細緻、讓自己自在彈奏屬於自己程度的作品時,更有表演感,更與音樂連結。

所以,參加比賽,順序是:

1. 循序漸進建立基本功,彈奏符合自己程度的樂曲,有了一個樣子

2. 找一個合適自己程度展現的比賽

3. 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持續修音樂、理解、進步

4. 在舞台上游刃有餘的發揮,因而心更與音樂連結,更喜歡音樂


比賽之所以能發揮正向幫助,是以學生的「音樂程度」為優先考量。而不是,為了比賽,趕緊學一個完全不符合程度的樂曲。這種「以比賽為目的」的學習,不會累積正向的結果。因為學生很可能是接受 #填鴨式教學法(過難的曲子,譜當然看不懂,老師一句句的彈要學生模仿。沒有理解音樂與樂譜,也無法修細節,也許手能跑完但音樂是空的,也不會好聽!更別提沒有基本功累積,技巧也是漏洞百出的!而且更糟糕的是,長久下來,沒有老師,孩子就不會彈琴。)(關於填鴨式學琴,未來我再更深的分析)


而在不適合的時候報名一個比賽也很干擾學習進度。重點是,都要以「學生的音樂程度」為參加比賽的考量。程度到了、曲子能學好,此時出現的比賽舞台,才能是音樂學習的幫助!


你真實的音樂能力才是讓你得獎的原因。

當然,比賽、檢定都只是音樂路程中的「目標」非「目的」,他們「幫助」我們的音樂學習,但沒有它們,依然可以好好的累積實力、學好音樂的。

恭喜悠悠的努力獲得國中組小提琴第三名


悠悠的參賽曲: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,初上場


#週末的台灣音樂比賽觀察

週末帶幾個學生參加台灣的音樂比賽。分享幾點有趣的觀察。

兩位學生剛好都是五年級,都是資質好又努力,只是一位學兩年、一位學四年。兩位都彈得不錯,但是是不同程度的不錯!

我從不喜歡為了比賽特別去選一個過難的曲子,而是,一直幫學生建立基本能力,當曲子學好了,找一個比賽去綻放。


#兩位不同程度的好演奏居然同分

學四年的學生佳霓因為真的非常優秀,音樂性非常好,學習能力強。她彈一首很有難度的Berkovich Paganini Variations參加「非音樂班五年級組」。

學兩年也很優秀的品甯,彈她程度合適的「Fountain in the Rain」參賽,而且想與很棒的佳霓不同組,於是改報名「高年級音樂班組」。

兩位在台上都表現得很不錯。游刃有餘能享受舞台。很有意思的是,當兩首完全不同程度的樂曲都有掌握好時,居然兩位分數一模一樣,連小數點後兩位都一樣(他們的評審都一樣。)由此可以看到,曲子難度不是決定比賽成績的關鍵,「有沒有演奏好」讓音樂充滿表情呈現該有風格,才更重要!


#非音樂班組彈得比音樂班組好多了

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,她們分數相同,但是報名「音樂班組」品甯拿到第一名,而報名「非音樂班組」的佳霓拿到第四。

也就是,非音樂班組的程度比音樂班組好太多了!

(學兩年彈較容易樂曲Fountain in the Rain的品甯,因為報名「音樂班高年級組」而拿到了第一名。反而學四年彈艱難樂曲Paganini Variations也演奏很棒的佳霓,因為報名「五年級非音樂班組」而拿到第四名!)


因為我都在場,聽完兩組的彈奏也知道他們的實力差距!音樂班組的參賽者,甚至還有很誇張的錯誤:讀譜錯、拍子無法銜接而中斷… 非音樂班組則有好幾位非常專業令人驚豔的彈奏!

優秀的佳霓把艱難的Berkovich Paganini Variations詮釋得很好


事實上,我真的覺得沒有必要分音樂班組、非音樂班組,以前這樣分是因為,覺得音樂班組花很多時間練習,非音樂班組與他們競爭會不公平。但事實上,非音樂班組時常表現得非常傑出。(甚至還有學生開玩笑,要拿好名次報名音樂班組比較有機會!😂)


因為音樂就是音樂,也只有在台灣的學生比賽分了音樂班組非音樂班組。在歐洲,學生比賽通常只分年紀,甚至年紀也不分的,是分樂曲種類。你能不能彈好音樂、彈奏是否感動人,才是重點。


我也只看過像是國際蕭邦鋼琴大賽、國際范克萊本大賽,有「業餘組」,那是給不是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參加的。但是學生的比賽,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學音樂,其實真不需再分是否音樂班了。


#所以要不要比賽

如果準備好了,給自己一個舞台來綻放,比賽就可以是一個幫助。回到學生本身,他是什麼程度就彈什麼曲子。

如果為了參加比賽,以「比賽」為目的,彈完全不合程度的曲子,這樣的比賽就很可能是傷害。而且,因為沒有真的紮實奠定能力,其實也不會得獎…


當你好好累積實力,程度到了自然能參加比賽,有真正的能力,自然能得獎。

所以,回到學生身上,先好好學音樂吧!


🎹週末學生比賽的影片(他們分數相同)

• 品甯:



學兩年彈樂曲Fountain in the Rain的品甯,因為報名「音樂班高年級組」而拿到了第一名

• 佳霓:


學四年彈艱難樂曲Paganini Variations也演奏很棒的佳霓,因為報名「五年級非音樂班組」而拿到第四名!


恭喜可愛的品甯第一次參賽,拿到音樂班高年級組第一名
但願這些學習階段的舞台,讓我們越學越愛音樂!

🎼歡迎加入line社群🔍Veronica《音樂藝術學堂》

🎼 Veronica IG: 🔍 pianistveronica 

🎼 Veronica’s YouTube: 🔍 veronicayen

,   0 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